把食用菌做成“產業航母”
——記“河南省食用菌產業創新人物”劉清超

劉清超(資料圖片)
從2017年進入食用菌行業的一無所知,到榮獲“河南省食用菌產業創新人物”,他所創建的公司獲得“河南省食用菌產業化示范基地”稱號,劉清超是如何在短短的幾年內做到的呢?
不忘初心服務家鄉
1994年中專畢業后的劉清超先后在河南銀光塑料有限公司、河南光彩交通建設有限公司、河南光彩信陽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工作,從事過人事管理、站務管理、文秘、財務等多個管理崗位。2017年,河南光彩集團發展有限公司總裁趙明響應太康縣委、縣政府回鄉創業的號召,投入到脫貧攻堅的隊伍中。身為太康人的劉清超經過深思熟慮,主動向領導請示調回太康公司,為家鄉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。
劉清超經多方調研、走訪,最終選擇食用菌這個勞動力密集型行業:首先農民經過簡單培訓,就可以從事食用菌的種植、采摘、包裝等生產環節,能促進當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,帶富效果比較明顯;其次食用菌也是一個變廢為寶的產業,太康縣是農業大縣,玉米秸稈等特別豐富,利用秸稈種植食用菌,既提高經濟收入又可改變人居環境;最后食用菌產業又是一個朝陽行業,隨著人們對康養意識的增強,食用菌的采食量越來越大,市場廣闊,前景美好。最終,他于2018年成立太康縣水潤君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,全身心地投入到食用菌行業之中。
規范管理產業振興
“拉弓沒有回頭箭”,既然選擇食用菌行業,就要全力以赴做好,真正地助力家鄉發展。劉清超對于食用菌行業幾乎一無所知,一切從零做起,從廠房的選擇、建設,到設備的選購,再到人才的聘用等,劉清超費盡心思。
太康縣水潤君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設一開始就高起點,生產基地已投資3000多萬元,占地106畝,建有食用菌保鮮庫、智能化出菇大棚、普通出菇大棚、制袋車間、實驗室、液體菌種室、菌種培養室等。公司建有自動化菌種制袋生產線一條,年生產菌包350萬袋,菌包產值達1000萬元以上,經濟效益達150萬元。智能出菇大棚,現已投入種植生產,黑皮雞樅和赤松茸鮮菇年產量可達250噸以上,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,創造經濟效益200萬元以上,直接帶動當地農民300人就業,達到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。2020年又在大許寨及周邊鄉鎮發展羊肚菌種植200多畝,給種植戶帶來經濟效益500多萬元。
公司在菌種供應方面實行三統一:一是統一標準供種,統一供應技術成熟、性能穩定的優良品種;二是統一技術指導,公司技術員免費對種植戶統一進行技術培訓,免費定時和不定時到種植基地現場進行技術指導;三是統一回收產品,對種植戶的產品統一回收,由公司統一銷售,讓種植戶無銷售的后顧之憂。
特別是通過近4年的建設與發展,太康縣水潤君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高端食用菌基地已初具規模,為創立品牌,做大做強“君趙”品牌,該公司先后與浙江大學食藥用菌研究所、河南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戰略合作,將公司基地作為合作的研發和推廣基地,不斷開發市場附加值比較高的新品種,既占領市場創新熱點,又提高了經濟效益。該公司采用“公司+農戶+回收+加工+銷售+電商”的運行模式,形成了一條相對比較完整的產供銷經濟鏈。該公司充分利用現代網絡平臺,積極與各地大型農貿市場的批發商合作,與冷鏈物流企業長期密切合作,使生產的鮮菇得以遠銷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。當地群眾通過種植、采摘、分揀、包裝、運輸等環節的參與,實現了增收致富。在劉清超的帶領下,該公司先后榮獲“周口市文明誠信企業”“周口市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”等榮譽。
展望未來信心滿滿
隨著市場的發展,公司于2021年投資800萬元新建智能化菌包生產線一條、菌種培養室24間,達到年產菌包750萬包以上,產值2000萬元以上。投資1200萬元建設白玉菇工廠化生產廠區一處,標準化智能出菇車間及設備30套,一年四季不間斷出菇,基本達到了產品穩定、客戶穩定、市場穩定,白玉菇年效益達150萬元以上。
為促進公司產品銷售多元化,劉清超親自帶隊積極拓展酒店、商場、超市等銷售途徑,從本地市場開始,由近及遠、由易而難,漸次拓寬銷售渠道;利用國內各大城市舉辦的農博會、菌博會、食用菌研討會等大型會議,積極組織參展參會,并對接抖音等網銷平臺,對外宣傳水潤君趙品牌,積極擴大市場銷售份額,拓寬食用菌持續、高效發展道路。
(本報記者郭明瑞)